——《關于推進中部干旱帶灌草植綠的實施方案》解讀
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十三屆五次全會審議通過的《關于推進中部干旱帶灌草植綠的實施方案》,明確到2025年,完成區域灌草生態修復面積109萬畝;到2027年,累計完成區域灌草生態修復面積185萬畝,實施草原有害生物防治150萬畝。中部干旱帶森林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,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高3個百分點;到2035年,中部干旱帶森林覆蓋率穩步提高,草原綜合植被蓋度保持穩定,區域生態系統多樣性、穩定性、持續性得到明顯提升。
寧夏中部干旱帶范圍涉及鹽池縣、同心縣、海原縣、紅寺堡區全境,沙坡頭區和中寧縣山區,以及原州區北部和西吉縣西部8個縣區。由于干旱少雨,中部干旱帶植被稀疏,灌草資源質量不高,生態依然十分脆弱。
加快寧夏中部干旱帶灌草植綠,補齊中部干旱帶生態建設短板,是美麗寧夏建設的現實所需。近日,寧夏林業調查規劃院院長郭立明就如何破解中部干旱帶綠色發展“瓶頸”,對方案進行解讀。
“方案從四個方面入手,提出以厚植綠量、全面改善提升中部干旱帶生態系統質量為目標,堅持宜灌則灌、宜草則草、宜荒則荒的原則,以水定綠,分區施策,將該區域建成灌草結合、持續穩定的中部綠色生態屏障?!惫⒚鹘榻B,在推進灌草植綠方面,方案提出在年降水量300至400毫米區域,新造沙棘、山桃為主的灌木林3萬畝;在年降水量200至300毫米區域,則以草為主,稀植檸條、酸棗等,實施面積20萬畝。
寧夏還計劃實施灌木林改造提升87萬畝。未成林補植方面,對立地和集水條件較好、覆蓋度在30%以上灌木未成林地,采取人工補植補播檸條等灌木樹種,實施面積14萬畝;對覆蓋度20%以上的灌木未成林,以草為主,灌草結合,實施面積10萬畝。退化林改造方面,對年降水量300至400毫米區域的退化灌木林,采取混交改造、平茬復壯等措施,實施面積10萬畝。對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區域的退化灌木林,采取平茬復壯、降低灌木密度及點播草籽等綜合措施,實施面積38萬畝。灌木平茬復壯方面,對植株老化、生長緩慢的檸條等沙生灌木林平茬復壯,實施面積15萬畝。
退化草原修復治理也將持續推進。寧夏將對重度和中度退化草原開展補播改良修復,實施面積55萬畝。對輕度退化草原則采取人工撫育管理等措施,實施面積20萬畝。同時,在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方面推廣“大型機械+植保無人機+生物制劑”的草原有害生物可持續防控技術,實施面積150萬畝。另外,寧夏還將依托國有林場建立灌草良種繁育基地4處2900畝,加強優良鄉土灌草種子生產科技支撐和技術儲備能力。
“按照方案要求,我們將實現計劃管理、作業設計、組織實施、檢查驗收等全過程精細化管理?!惫⒚髡f,同時依據林草綜合監測結果進行考核考評,考核結果作為地方黨政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。對灌草植綠工作任務未完成的單位、履職不力的干部,采取約談等措施,依規依紀依法對相關責任人追責問責。(記者 張唯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