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寧夏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觀察之一
創新的火花,催生技術變革、助力產業進步;一次創新的成果,形成新的生產力,帶動高質量發展。
這是一組振奮人心的數字:今年1月至9月,寧夏科技成果登記數量786項,較上年同比增長90.31%,創歷史新高。其中,登記的應用技術成果546項,占登記成果總數的69.47%,同比增長94.30%。
以創新驅動發展,科技成果是最直觀的體現。
“從轉化程度看,產業化應用的成果數達到207項,占應用技術成果的37.91%;從技術成熟度看,546項應用技術成果中,處于成熟應用階段的成果347項,占63.55%?!弊灾螀^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數字無言,變化有形。
近年來,寧夏圍繞重點產業、重點領域等,依托高校、科研院所和企業,培育組建了一批國家和自治區科技創新平臺,基本形成布局合理、管理科學、多元投入、開放共享、協同發展的科技創新平臺發展體系。
“團隊研制的超導鈮材料及超導腔,主要應用于粒子加速器領域,目前為國內在建的4個大工程項目提供產品?!痹谖挥谑焐绞械膶幭臇|方超導科技有限公司稀有金屬特種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,技術負責人陳明倫向記者介紹。該實驗室是由科技部批復組建的第三批企業類國家重點實驗室。多年來,圍繞新型稀有金屬特種材料設計與應用基礎研究,聚焦鉭、鈮等稀有金屬開展基礎研究、應用基礎研究和競爭前關鍵共性技術研究,為我國多個重要領域產業發展提供科研支撐?!霸诩夹g層面,我們的超導腔已與國外廠家處于同等水平?!标惷鱾惤榻B,下一步企業研發的方向是提高加速器的運行溫度,實現加速器小型化、車載化。
從產品到產業,從行業到市場,科技創新催生全新動能,推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。
截至目前,全區有各類創新平臺736家,覆蓋枸杞、牛奶產業、清潔能源、新型材料等重點產業和生態環境、公共安全、醫療健康等重點領域。
一批創新型工程技術人才和創新創業人才,在中試基地、技術創新實踐基地、人才小高地、博士工作站里成長,一批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秀科研成果從重點實驗室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噴涌而出——依托寧夏煤基合成樹脂高值化產業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研發的“400萬噸/年煤間接液化成套技術創新開發及產業化項目”,攻克了37項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材料國產化,填補了多項國內和國際空白,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;依托寧夏先進鑄造技術重點實驗室研發的“鑄造用工業級3DP打印設備研發及產業化應用”項目,用工業級3DP打印設備整機打印效率達到進口機型的3倍以上,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;依托寧夏電力能源安全重點實驗室研發的“寧夏新能源高效消納綜合技術創新”成果,推動全區新能源利用率達到97%,獲得自治區科學技術重大貢獻獎。
“今年以來,我們聚焦重點產業和生態環保、醫療衛生等領域科技需求,立項實施了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47項、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102項、縣域科技成果引進示范項目91項,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,轉化了一批科技成果?!弊灾螀^科技廳相關負責人介紹。
一年來,圍繞重點產業建鏈、延鏈、強鏈、補鏈方面技術需求和現實短板,寧夏加大東西部科技合作力度,積極引進轉化適用性好、創新性強、成熟度高的重大科技成果。圍繞引進西北農林大學“葡萄酒酵母發酵劑制備技術”、四川大學“水溶性銠磷絡合催化技術”、四川綠沃創新環保工程有限公司“一種牲畜養殖糞污水資源化利用及治理方法”等成果,凝煉并下達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,共投入財政資金15727萬元。
據介紹,項目實施后,將在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等方面有力推動匯聚區內外先進科技成果轉化,助力提升寧夏產業競爭力。(記者 馬越)